综合素质还不错的音乐剧,是我可以拍着胸脯说不太带脑子去看能获得享受的剧目。再往上一步的话可能就得伤筋动骨改剧本了,但是我会觉得这个戏目前是有点低卖了。
其实这个戏今年上海 4 月份宣的时候我就纠结过要不要飞上海去看,朋友的推荐是不要。首先这个戏是刘令飞的压轴戏他一定会巡北京的我不用着急,其次这个戏有一些让人难受的东西,我如果为了这个飞上海会后悔。
我,听劝。于是等这个戏巡北京。唉谢天谢地,叶麒圣是个还挺喜欢北京的人,所以他巡过来了,两天演叶藏一天演太宰治。反正我爱集卡,也挺好的,周五晚上加班,正好周六周日一天叶太宰一天飞太宰。买票,乍一看前排 1280,染空间疯了?后来看到有现场乐队,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有点离谱,但现在看完了我说一句还好吧也不是很离谱。主要是舞美牛逼啊。音乐也爽。群演也挺多的感觉团队挺大。当然我对这个戏剧本有许许多多的意见但总之下面是我的迅速简评。
买的时候发现下午还能塞个《Tick, Tick, Boom》原版,遂塞了。
注:本人认为进剧院是需要看现场效果的,所以在计算综合评分时,剧本、音乐、舞美和 bonus(如果有)会完全算平均数;因为剧本除非明显缺陷,很多的屎是复盘时回味出来的,在现场我觉得这些元素对我的观感影响比较平均。如果各位有自己的明显偏好(更注重剧本/音乐/舞美等)可以自己加权计算平均分~
| 参数 | 评分 | 文字简评 |
|---|---|---|
| 剧目 | 3.7/5 | 人间失格 |
| 剧本 | 2/5 | 其实是及格了的 3 分因为基本脉络还算清晰,但是扣了半分是我太不喜欢这个戏的一些内核了,以及感觉剧情安排非常粗糙再扣半分。 |
| 音乐 | 4/5 | 扣半分在没有特别鲜明的风格化(但是还是有一定风格的)。扣另外半分在音乐感觉不够灵动。但除此之外几乎完美,不管是动机的使用,和声美丽好听的程度,旋律对人物心情的衬托,还是和剧情的衔接。 |
| 舞美 | 5/5 | 令人震撼。感觉看过这么多场中国外国戏这是第一个从装置到灯光到舞台到换场都让我觉得不仅有设计而且绝美绝好看的音乐剧。如果只花 280 看舞美,我都觉得值回票价。 |
| Bonus | 没什么额外想说的。觉得剧本有很屎的内核但是有些场面很好看打消了我的这种吃屎之感。就不偏不倚吧,不额外调控。 |
作为参考,奉上我对今年看的另外一些音乐剧的评价:
| 参数 | 评分 |
|---|---|
| 剧目 | 锦衣卫之刀与花 |
| 综合 | 2/5 |
| 剧本 | 1/5 |
| 音乐 | 2.5/5 |
| 舞美 | 2/5 |
| Bonus | 2.5/5 |
| 参数 | 评分 |
|---|---|
| 剧目 | 德米安 |
| 综合 | 2.8/5 |
| 剧本 | 3/5 |
| 音乐 | 2.5/5 |
| 舞美 | 3/5 |
| Bonus |
| 参数 | 评分 | 文字简评 |
|---|---|---|
| 综合 | 3.5/5 | Tick, Tick, Boom |
| 剧本 | 3.5/5 | 朴实无华。其实我不喜欢讲创作者题材的剧目我觉得有点 cliche 了,这个戏也没什么新意扣半分,但是流畅动情之处也确实动情,所以综合来说比及格稍高。 |
| 音乐 | 3.5/5 | 有一些地方写得很灵,但整体上没有很出彩,4 分,偶尔在旋律和声上有点太经典音乐剧而缺乏美感和新意,很多看出来是重点曲目的歌曲现在听起来有点过时,扣了半分。(有些经典不过时只不过这个有点过时) |
| 舞美 | 3.5/5 | 空间上上下下的其实也只能说是准确无误地传达了剧情想要的效果,有一些小新意,但美感设计感稍逊。 |
| Bonus | 没什么额外想说的。 |
因为《Tick, Tick, Boom》这个剧和故事本身感觉没什么特别好分析的,非常直白简单,就不写长评了,态度摆在这里。
不过或许我对 TTB 音乐评价没有《人间失格》高可能是因为 ta 演员唱得水平不如《人间失格》,好几个地方明显能听出来和声色彩不对不美,虽然音高似乎挂住了,但我对原曲没有熟悉到分辨出这个是演员跑调了还是就这么写的。(TTB 也是现场乐队,不存在《人间失格》因为是现场乐队额外加分。)
意思是这里是无剧透的评价。
这个问题取决于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戏剧观众。
那还是值得看一看这个剧的。
基本上我对它的态度是,我不会为了它追巡,但是如果它巡到我在的城市,或者我去哪个地方追巡正好有空的档期,我会收张中低价位的票看一眼。主要舞美确实太亮眼了。我来大剧场就是为了看这个【大拇指】。
不过如果你是个特别爱琢磨剧本的人就算了,可能琢磨着琢磨着给自己难受死了。我不害人,所以我预警一下。(虽然我看起来很爱盘剧本,那主要是因为我话多,剧本比较方便聊。评价剧的时候,我不额外给文本太多分量。)
概括地说:是个《人间失格》主角叶藏和太宰治的同人文。当然,或许因为《人间失格》这本小说有半自传性质,在这本小说相关的音乐剧里面引入太宰治也并不能算是离谱的决定。音乐剧上半场对《人间失格》的小说里发生在叶藏身上的事进行了浓缩、嫁接和改编,下半场则加入了太宰治与大庭叶藏人生平行事件的纠葛,叶藏叩问意义而太宰治回报以真实,最终二人和解结局。
乍一听是不是这个框架主题还行?其实确实也还行。每一次转折指向人物心境变化的思路都很清楚,甚至还有结构上的彼此呼应和主旨表达,已经大大超过一些所谓的宇宙神剧。可惜执行起来太过疏漏粗糙,导致当人坐下来,仔仔细细、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剧本,就会发现其中心赫然是: Deus Ex Machina 带来的男人屎。可谓是九转大肠保留了特殊的风味。
甚至不能算原汁原味,因为我看完原著以后没觉得原著有剑指父权社会的意味。而剧情在浓缩编排以后的强烈父权系内核只能说体现了编剧的观念和手法都十分的,呃,有趣。过时倒也不算,女性主义向来是热点,但是会让人觉得走歪了。《人间失格》是作为【人】的失格,而剧本改编的核心则是叶藏作为【男人】的失格。固然当前社会里【男人】是默认的【人】,但是如果把【作为男人的失格】和【作为人的失格】混为一谈,我会觉得不是很准确。或许编剧认为它们是等价的,那这个只能说我和编剧各有看法,解释违了。
顺便一提我也不算原著激推,我其实没有很喜欢原著。
还有,中国音乐剧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强奸人了。
不怕剧透,想看更详细的文本分析可以看我之后的带剧透 REPO: 九转大肠 | 音乐剧《人间失格》文本分析和评价。
我对这部剧音乐评价还挺高的。确实是配得上现场乐队的音乐。
首先我觉得这部音乐剧很多歌的调性都用得都很有趣,不是那种一般印象里很阳光的大调,很多歌的调性是有些阴暗的,但是在这种阴暗色彩的基础上,却又能在需要的时刻编排出十分磅礴的气势,在另一些时刻显出鬼魅妖异的氛围。曲子与曲子之间调性的转换也丝滑顺畅,不会觉得太突兀。这种统一和丝滑的感觉让人能感到这些风格各异的歌属于同一部音乐剧的,而不是一盘散沙。顺便我感觉《东京百景》这首歌用的调是不是日本传统音乐常用的?
其次,旋律节奏很好。节奏上,很多歌词和配器的节奏配合也不是那种基础均匀的一连串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长音的平均排布,会有很多三连音、切分音、反拍之类的跳跃的节奏型和变奏,整体音乐段落的动感我觉得很好。旋律上,这部戏的很多对唱和重唱是让我觉得很有美感的和声,会让我感觉有音乐的起伏,而非只是单纯的和声一下,强音一下。是不敷衍的、有心的音乐。
有些设计我还挺喜欢的,比如《与我无关》是怎么从《心之王者 神之宠儿》演变过来的。《东京百景》和《女人这种生物》和《酒神独酌》这三首歌之间音乐上的连贯性和它在剧情结构里起的作用,是如何互相在声音上相互承接又在情绪上表达人物的一个转折。《葬礼》歌里面的节奏比较急促的那一段放慢和《家族画像》(track 3)开头的“大庭家羞耻的怪胎”那一段和声几乎是一样的,而这两首都是开场用来衬托大庭家;而《疯人派对》这首歌的节奏稍微改改,旋律是和《葬礼》几乎一样的,而如果说《葬礼》是叶藏在大庭家社会性的死亡,代表了他再也走不了阳关道,《疯人派对》就是叶藏真正失格做不了人对应的歌曲。《女人这种生物》太宰治出场和《我是文学》的旋律相似性其实也在做了太宰治对叶藏和自己的《文学》的态度。
我觉得这部剧里面音乐上很多对应关系都做得非常有设计。
真要提意见的话,我会觉得风格化还不够强;立个标杆,《大状王》和《Alexander Hamilton》是我觉得在音乐风格化上能拿满分的剧。另一个方面是虽然这部剧大体上听感都很好,但是确实没有歌能一下子击穿一切,或因为歌曲写作,或因为主题表达,成为这部剧的高光。举例:歌曲写作我觉得灵的比如有《TTB》的《Therapy》;主题表达上比如德扎的《金子上的星星》。
舞美,牛逼。不多说了上图。

大脸是无处不在的父亲,纸张则代表文学,不仅在换场时代替幕布上升下降,人物在其前后穿梭发生故事也更加突出“文学”的象征意义,而它遮掩主角身形时,不免让人觉得文学给主角提供了庇护。

原著里其实有很多时候提到基督徒/基督教,而这个宗教确实也对太宰治产生过影响。我一直想这个部分会怎么表达,而长桌和《最后的晚餐》乃至其背后带来的“背叛”相关的主题表达和剧目结合得非常紧密。

绿色使人想到蛇,一方面是伊甸园里蛇的诱惑象征了堕落,从伊甸园出走,配合情节十分合理。大手又表示这是无处不在的作家的操控。

前景是作家,背后则是人物命运红线的拉扯。

其实很简单的排布但是现场真的太好看了所以我要在这放。虽然可能照片看不出来。

叶藏和太宰一左一右,随着手掌的升降对唱吵架,争夺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在上帝的注视之下。在其他压迫过叶藏的其他人物角色的注视之下。

舞台左侧站着议论纷纷的人,他们说话的时候,影子打在舞台右侧的太宰头上,巨大如同阴霾。当他们议论,那些影子也动起来,如同太宰无法摆脱的噩梦。

画框高高低低,是前一幕当做家拼起来的一面面墙,在这一幕被撕裂,象征生活被打破。这里打光主次分明,信息分布错落有致,光晕美丽。就是内容,呃。仔细想恶心了。

无路可去的叶藏被许多人物和文学包裹。文学成为了他可以憩息的地方。此刻叶藏也是太宰。
其实我会觉得剧照也就还原了现场舞美动起来那种美感的 40% 吧,我当时毫无准备进的剧场,看到舞美合不拢下巴。难道这就是有足够的钱来造大的装置用到对的地方了?比锦衣卫用得也就好个一千倍吧。
主要不仅好看,而且契合主题和情节表达,甚至很有设计感。
综合素质还不错的音乐剧,是我可以拍着胸脯说不太带脑子去看能获得享受的剧目。再往上一步的话可能就得伤筋动骨改剧本了,但是我会觉得这个戏目前是有点低卖了。
剧本细想真的有很严重缺陷!爱抠剧本人不推荐观看。
白举纲老师没来北京,没看上,没法评价,只能对比刘令飞和叶麒圣了。我看了 2025.11.1 的叶太宰 + 飞叶藏,和 2025.11.2 飞太宰 + 叶叶藏,只能从我看得这两场谈谈戏路和感受。
其实不好一概而论。
演的方面,
唱的方面,其实两位老师水平都挺高的,没什么特别好比较的;
当然首先因为我以前看过《人间失格》没有很喜欢,所以在还原谁更像太宰治这点上我没法评价。但是叶太宰狂笑着说我是杀人犯但你们都爱我的时候真的很耀眼,就像我看他演《X》那首歌一样,有一种纯粹的抗争的不平之美;他释然地笑着说要死在夏天的时候也觉得真的就像要回家一样死掉,很喜欢这种表达。
演的方面,
更详细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印象的解释或许需要留到带剧透 REPO。
唱的方面,感觉因为演绎思路差距大所以唱的差别比较大,所以没啥特别好比较的,实力肯定在线;
叶藏是这部戏真正的主角,不过剧情在改编后人物能留有几分原著的性格本身就存疑,更何况我说了我其实不是很喜欢太宰治也不是很喜欢《人间失格》所以仍然是很难从一个爱原著的人角度去评价谁更还原。
如果真要说的话,个人觉得刘令飞老师和叶麒圣老师都选取了原著叶藏身上的一些点进行诠释,但是在另一些点上跟原作又完全不同。比如刘令飞老师选取了极度自尊自恋的部分,但是我觉得叶藏的这种极度自尊自恋是建立在他童年创伤导致的对周围的极度恐惧基础之上的,这种恐惧让他只能看见自己的感受也只能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如果缺失了这种极度的恐惧,那种自尊自恋加之以一些软弱,就会显得有些恶臭甚至猥琐了。叶麒圣老师选取的是叶藏那种难以融入群体、难以自我表达的部分进行演绎;但是叶藏其实非常回避和害怕去表达真实的自己的,一般只在心里暗暗地审判和蔑视所有与自己交游的人,而叶麒圣老师其实演绎过程中的思路从来都是坚定不移地不断尝试着展示真实自我,不断地真挚地信任人、与人交往,这一点跟原著叶藏截然不同。
所以,①因为我本来就不喜欢原著所以我会说我还蛮喜欢叶麒圣的演绎的。②可能有的原著党会更喜欢刘令飞老师的演绎。③大概,如果你是极端原著党的话,或许,别看这部音乐剧?因为都不是很还原。(但我也没看过白举纲,我也不知道白举纲老师啥样,可能他很还原??)
叶太宰 + 飞叶藏:寂寞的造物主决定去死(?)
飞太宰 + 叶叶藏:爸爸和他的好大儿 (怪话)阳痿地主和他的小老婆
总之,因为叶藏确实才是这部戏的主角,我会觉得飞叶藏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而刘令飞演太宰时候的那种内外的对比也很有趣,所以我推荐的卡司是飞太宰 + 叶叶藏。
但是有空集卡瞄一眼叶太宰的《我是文学》也挺爽的。